您好!欢迎光临工博士商城

天水二一三专营

  产品:207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样子?他是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的?
产品分类
新闻中心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样子?他是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的?
发布时间:2017-03-21        浏览次数:198        返回列表
  201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更准确地说,2016年是向全民科普AI的一年。在这一年,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英伟达股价飙升200%以上,都让人印象深刻。而且,它们还只是这一波技术浪潮的一个剪影、一个代表。

不过,只有把技术革命落实到真正的产业革命,才能让整个世界发生更为深刻、更能触达普罗大众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技术革命向N个产业渗透

3月18日,中国高层发展论坛2017经济峰会在京召开。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当天论坛分组会上设置了一个单元,名为“从新科技革命到新产业革命”,专门讨论这个议题。与会嘉宾从健康、能源、交通、农业、智能终端等多个领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强生公司董事长亚力克斯·戈尔斯基首先发言,他从强生所在的保健品领域切入,谈论了技术革命对这个产业的影响。

他认为,不要单单讨论这些技术本身,更要与人的需求联系在一起。这个观点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认同,成为本次分组会一以贯之的论调。

“考虑到人口结构的变化,包括在日本、欧洲、美国以及中国这样的国家,可以看到中产阶级正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他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对提升人类健康的产品的需求不断地增加。”

技术的进步与人类的需求相伴相生。他说道:“现在可以说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激动人心,我们可以看到基因工程和其他技术的演进。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在这方面大幅投资,会影响到未来很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也会不断扩大其他领域的投入力度,比如说医疗设备。此外,我们也可以对疾病进行预测。”

他介绍到,人类致死原因中75%都来自环境和人类活动。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去切入,“放眼全球,我们可以看到上千项的创新,如果我们找不到这种解决肺癌和老年痴呆症等等这些症状的治疗方式,我们将难以提升社会的稳定和人类整体的健康。”

毫无疑问,只有通过技术才能取得这样的突破,而只有产业化才能普惠大众。

如果说戈尔斯基从产业维度探讨了这个议题,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前工程院院长王玉普则强调了对于国家的影响: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世界中心的转移,同时伴随着大国的兴衰,形成国际竞争格局的大调整。

“未来五到十年将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性迸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建立新一轮科技革命,创造新产业,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机遇期。”

具体到他所从事的能源化工领域,他介绍到,新型能源化工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叠代,给行业的发展带来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具体而言,勘探技术进步将使我们把地下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油气开发技术突破让我们把更多的油气开采出来,并逐步向深海、深层、极地等极端环境拓展。新一代的炼油化工技术快速发展,效率进一步提升,生物芳烃,生物聚子,生物塑料对化工产生巨大的影响,石墨烯等大规模开发应用,新一代更高效,更洁净的煤化工技术也将会迅速出现,废气废水零排放技术会进一步开发并推广引用,而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会对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这次产业革命会带来什么变化

一旦以AI为代表的这波技术浪潮真正落实到产业革命,那么它带来的将不只是舆论上的风暴,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生活的改变。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认为,这次革命会带来很多的变化,不仅仅是生产环节,还有消费环节,整个社会的组织、社会的协调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具体来说,人工智能时代的市场会有四个方面发生变化:

第一个方面,就制造业而言,它会由工业经济时代的标准化设计,批量化生产,同质化消费,转向智能经济时代的定制化设计,单件小批量生产,个性化的消费,这是第一个转变。

第二个方面,生产、物流以及其他的环节所产生的多余的消耗都将被在生产消费环节剔除。

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的资源利用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四个变化是,我们的精神需求会上升,物质需求会下降。

在这个时代,人的需求更多的不是拥有产权或说拥有物品,更多的是拥有知识,拥有智能。农业经济是以拥有土地为标志的,工业经济是以拥有产权为标志的,那么信息经济将是以拥有智力为标志。土地和产权可以剥夺,但是智权不可剥夺。

新时代的工作流失问题怎么解决?人或许可以不必工作

以上提到的诸多变化基本都是正面的。但是这次产业革命也会给人带来一些担忧。最大的担忧便是AI和机器人可能会让很多人丧失工作。

但是高红卫先生反弹琵琶,认为未来我们不一定必须工作。

被问及将来很多人可能失去工作时应该怎么办?高红卫认为,这其实是用传统的观点来看变化,因为人的存在并不一定是必须去生产和必须去制造。人的存在本来就是有它自己的意义。因为我们过去物质不足,所以要去生产,如果物质非常丰富以后,可以不生产。

        他不生产不意味着社会就不生产了,有很多的工作可能由机器替代,这些人可以去体验,比如说现在我们实行的现场钓鱼,是一种生产,也是一种消费,现场采摘苹果和草莓,同样也是一种生产,也是一种消费。它是一种体验,体验就是人生存的意义,一辈子体验的什么,他的内心深处享受到什么。

高红卫认为,这种产能过剩其实已经到来了。2008年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是一次产业危机,是一次科技创新的危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次危机是全球性同质化产能过剩,它和以往的危机不一样,以往的危机是局部过剩,这次是全球性的、同质性的过剩。过去的危机可以通过产能转移来化解,这次的危机没有办法通过产能转移来化解,所以搞所谓的贸易保护,其实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全球都过剩。

而且,共享经济的到来会加剧这一现象。因为共享意味着产能进一步过剩,为什么?因为以前每家买一户车,将来十家三部车够了。房子也是同理。

他认为,这次过剩主要是衣食住行的过剩,而且这是人类首次实现了衣食住行需求的总平衡。

人类几千年来主要是靠衣食住行在推动着文明的发展。那么,在衣食住行之后,靠什么来驱动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阶段,我们人的全面发展是主体,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就需要我们“安康乐知”。

安就是安全,康就是健康,乐就是欢乐,知就是知识。安包括个体安全和群体安全,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刚才强生公司讲的主要是身体健康的问题。乐主要是感性的欢乐和理性的欢乐。感性欢乐当然大家知道了,是吧?主要是与感官相关的,理性欢乐是在内心存在的。知一个是学习知识,另外一个是探索未知,这四个需求将会驱动人类文明下一阶段的发展。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高红卫先生这么洒脱。更多的人还是认为,我们应该提前为智能浪潮的袭来做好准备,才能不至于被淘汰。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董事会副主席克里斯托夫·拜尔认为,技能不充分的劳动力将来可能会面临失业,应该加强技能部门的培训。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体系看到很多人都想上大学,却没有人愿意去做一些技术工作,应该适当扭转这种风气。

此外,政策层面上也要给予支持。德国在政策制定方面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具体到中国的国情,中国现在还很缺少养老和医疗的从业人员。未来,兴许可以让一部分人进入到这两个行业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拜尔认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冲击是全球化的,单独一个国家是无法解决的。要避免数字化带来的威胁,实现数字转型的效果最优化,需要跨境合作,在国际上加强交流,采取共同的标准、共同的做法,还要考虑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等种种行业问题。

特斯拉汽车公司全球总裁乔·麦克尼尔则认为,不要太过强调这个就业上的风险,机器人对于人来说是一种相得益彰的补充。

举例来说,工厂里面用了很多的机器人是提拿重物的,对人来说搬拿这么重的东西是不安全的,所以这反而是一种相得益彰的补充,我们让机器人去做一些风险度很高的工作,所以对于人是不是真有那么大的就业挑战,并不好说。

此外,新技术的应用淘汰了一部分原有的工作,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工作。他举了另一个例子,过去三十年前,打电话时,你可能需要有一个电话接线人员,你先拨0,然后说你需要的号码,现在这个工种不在了。取代他的是呼叫中心,这个工种虽然消亡了,可是这些人可以在呼叫中心里面找到新的工作。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熊群力则认为,数字经济确实带来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但是今后的社会是一个层次丰富的社会,各种各样的劳动素质会匹配不同的劳动工作。如今的生产线由于特别的现代化甚至是智能化,高层管理人员、高层的设计人员确实要求越来越高,相当部分是博士以上才能适应。但即使是在最现代化的企业里面,工种分布也可以适应不同的劳动力素质和能力,这是现实存在的。

阿尔法狗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后,很多人担心今后机器会不会取代人类。熊群力表示,这个担忧是需要的,但也没必要过份的担忧。如今的智能化程度来讲还是浅智能时代,离高智能时代还是有相当遥远。其次,就是真正到机器人智能化的时代的时候还有法律、伦理等等很多的约束。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机器要达到人的智能水平还很遥远。阿尔法狗虽然战胜了人类,但是它只是下围棋上很在行,别的事一窃不通。谷歌的工程师专门围绕着下围棋来训练它,战胜人类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长什么样?

要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冲击,教育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那么,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高红卫认为,相比于今天的教育,未来的教育会有三点变化。

第一点,知识需要重整,现在很多的知识是触类旁通的,但是我们人为设置了很多的学科,这些学科学起来都很费劲,其实都是重复的。

第二点,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要改进,比如AR和VR等等技术的应用,以及一些辅助学习的智能软件的应用,可能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

第三点,将来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而不是拥有知识的人。因为知识已经被结合起来,用数据库用各种方式来表达,但是创造能力是机器所没有的。未来,重复性劳动,简单劳动都会被替代,唯有有一项东西不能被替代,就是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是人区别于机器的唯一根本点。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很认同高红卫的看法。他表示,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像乔布斯、扎克伯格这样的优秀企业家呢?关键是创造力的培养。而传统教育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他提到两个方面。首先,人文科学塑造一个人的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培养一个人的好奇心也很重要。

小结

这一波技术浪潮以及未来的产业变革会带来一些机遇,也会带来些挑战,我们应该做好准备,但也不必过于担忧。这些前沿技术会逐步渗透到产业,以及我们的生活当中。没有人会在一觉醒来,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面目全非。

相比于一些哗众取宠或者耸人听闻的言论,比如动不动就判定人工智能来到转折点的炒作喧嚣,以及机器人会毁灭人类的杞人之论,更有可能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会逐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改变。

在会场外,与国内某经济学专家闲聊时,笔者问“你认为未来中美关系(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会怎么样?”他不急不缓地说:“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在笔者参与的论坛中,不少与会嘉宾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或许,对于这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影响,“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也是一个中肯的描述。
     来源:OFweek工控网讯
     了解更多:接触器



分享到: 


 

联系热线:15000955165   联系人:佘群礼 联系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众仁路399号B栋20层2007-2012

技术和报价服务:星期一至星期六8:00-22:00 天水二一三专营